在屠新泉看来,默克尔的承诺,显然不会是空口白话。
默克尔总理虽不会谈及企业纠纷,但将敦促双方为德中企业在各自国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德国SolarWorld为代表的欧盟企业于7月24日向欧盟委员会提起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的反倾销调查申请,按照45天的是否立案的期限,欧盟的决定将在9月6日前予以公布
中国的企业希望,默克尔访中将帮助双方太阳能企业的合作并对反倾销案件产生积极影响。德国SolarWorld为代表的欧盟企业于7月24日向欧盟委员会提起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的反倾销调查申请,按照45天的是否立案的期限,欧盟的决定将在9月6日前予以公布。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寄望于月底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期间,将解决贸易争端,缓解光伏产业的紧张情势。这是默克尔今年第二次到访北京,表现中国经济对德国及其他欧盟国家的重要性,而到访时间恰是中国太阳能企业正在等待欧盟对反倾销的立案结果。此前,德政府发言人Steffen Seibert强调,默克尔总理率团访华并出席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随访的德环境部长阿尔特迈尔将主动谈及欧盟对华光伏产品贸易救济调查事。
默克尔总理虽不会谈及企业纠纷,但将敦促双方为德中企业在各自国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超过东亚的6.2%和拉美的4.5%,但因为96%的电力生产都来自于石化燃料,环境压力很大。顾鑫峰也表示,今年下半年的形势受欧盟反倾销立案的影响可能会更严峻,为了提前布局,公司已经开始启动东南亚、非洲和南美等地的市场了,这部分市场会占到10%左右
政府的一再保护,很难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行业重组而合理发展,其实企业倒闭是正常现象,国外也存在很多厂家关闭,重组,变卖的情况,这是行业内资源整合的需要,也是正常商业竞争的一种调节机制。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顾鑫峰表示,对华的双反等贸易壁垒其实很常见,近些年我国的制造业几乎都遭到了此类诉讼,只是这两年轮到了光伏行业。困局一:产能过剩、价格暴跌带动行业整体利润严重下滑。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电池组件出口总额94.48亿美元,同比下降34%,与过去100%的速度相比明显下滑。
东莞市华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攀说,现在公司已经基本以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为主了,而传统的欧美市场只占10%-20%的份额。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副所长洪瑞江说,目前国内的光伏产业产能已经明显过剩,而先期的逐利蜂拥投资、重复建设也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消化,再加上普遍缺乏优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有效的资金流,导致其难以抵御危机。
而这轮行业洗牌预计到明后年才能重回一个大致的供需平衡。目前国内光伏行业的困境主要还是自身重复建设太多,国外需求不足,内需也消化不了,就必然的出现了市场混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主任陈惠清则表示,国外需求无力、价格暴跌导致企业的出口业绩不佳,可用现金流锐减,再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光伏的热情减退,致使全行业面临资金链条紧张甚至断裂的危险。也有不少企业瞄准了除欧美外的新兴国家,表示在着手开拓新市场或已经在新市场上布局。
广东省太阳能协会常务副会长郑乐朋表示,虽然在全球光伏产业中欧洲占比最大,但目前仍有日本、非洲等地的光伏应用新市场可挖掘,这是中国光伏市场转移的不错选择。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高丹枫说,小企业只做产业链的其中一个环节,资金需求相对小,风险较小。利润空间也是大幅缩水,多家公司去年年报显示,许多大型光伏企业都陷入亏损,亏损最多的达10亿美元。而面对此轮光伏行业的洗牌,要更加理性去面对,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最后形成类似家电行业的巨头企业领衔,中小企业做辅助的稳定格局。
另外,今年1-6月我国光伏组件对美出口虽有5.18%的增长,但逐月分析发现,1月份对美还有156%出口增速,到6月已无增长,反而下滑54%。深圳市海纳通太阳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董永春说,今年公司产品的出口价格下降了50%,虽然出口量还能基本维持,但企业电池组件的利润已经下降了150%以上,基本只能是保本经营。
有企业表示,国际贸易上的摩擦是正常现象,而中国光伏业受影响如此之大,应该考虑自身的问题。瞄准国外新市场 市场布局仍需谨慎面对出口欧美受阻,有专家认为中国企业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快市场转移。
所以,针对非洲光伏市场刚起步、市场购买力弱、环境不稳定等特点,中国光伏企业在市场布局的过程中更需谨慎。有企业表示越大型的企业承担的风险更大,对资金的需求也更大,更容易陷入资金困境。顾鑫峰也表示,今年下半年的形势受欧盟反倾销立案的影响可能会更严峻,为了提前布局,公司已经开始启动东南亚、非洲和南美等地的市场了,这部分市场会占到10%左右。然而,也有专家认为,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进军新兴市场是在欧美市场受阻、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市场战略。困局二:竞争激烈、需求减少,出口市场业绩不佳。困局三:外围环境恶化,资金链严重短缺。
从2012第四届广州国际太阳能光伏展览会的多家参展商处了解到,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愁容环境之下生存愈发艰难,陷入利润下滑、出口市场业绩不佳、资金链严重短缺的三大困局之中。而大企业是上下游产业链全覆盖,公司规模要求大量资金流,也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像江西赛维、无锡尚德现在就遇到了大麻烦。
法兴银行中国区商业银行总经理刘洪涛说,中国企业在非洲销售的产品主要是一些简单实用的产品,例如手电筒、野营灯等生活用品。这种产品价格低,但是属于非洲人民能够承受的范围,对于一些大型的光伏项目,大多属于援助项目,真正的市场环境很少。
其中,今年上半年光伏组件出口欧盟下降40.77%,以往我国对欧洲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的73%,今年也同比下滑了3.3%。而国内太多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亦是企业纷纷倒下的根本原因。
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今年国外光伏产品需求明显减少,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也大幅下滑。而业内人士则表示,国内的光伏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一旦市场收缩,再加上多重的贸易壁垒,企业就扛不住了,那么,屡遭国外市场筑垒惩罚的中国企业更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博士孙韵琳说,对中国企业来说,需要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形成有序竞争态势,夯实整个行业的发展实力,形成稳定的行业发展结构。今年上半年仍不乐观,从企业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来看,最大的亏损在1.85亿美元。
特别是面对非洲,非洲市场中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它们在走进非洲的过程中,面临非洲经济和政治局势不稳定,文化差异和非洲市场消费力相对较小的问题。有专家也认为,中国光伏业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不合理的无序竞争才是其屡受冲击而纷纷倒下的根本原因。
然而,业内专家却提醒,面对新环境,企业可能存在不了解市场以及文化差异等问题,在新兴市场布局的过程中需谨慎。面对欧美市场的损失,有企业表示了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的希望和决心。
中国光伏陷利润、出口、资金链三困局从2011年开始,全球光伏业面临亏损、倒闭危机,在如今愁容满面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光伏也无法幸免,陷入三大困局之中。[page]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是行业困境的根本原因中国光伏产业陷入如此困境,有观点认为美欧接连的反倾销、反补贴惩罚是主要原因。
从2011年至今,产能过剩导致太阳能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多晶硅价格从去年年初的70-80美元/公斤下降至目前的20-30美金/公斤,太阳能组件价格从去年的1.7美元/瓦降至今年年中的0.85美元/瓦,行业整体毛利率不足10%美国投资机构MaximGroup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的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已接近破产边缘,其中江西赛维和尚德电力破产的可能性最大。数据显示,如今国内十大光伏巨头负债达1110亿元,整个行业正面临破产的边缘。而这些产能正好在今年释放,又逢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两者叠加之下就造成了供需的进一步失衡。
如果国外不重视这个产业,那他们也不会来反我们。无锡尚德的经营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在其第一季度财报发布时已经承认,债务负担使公司破产的可能性已成为投资者应持续关注的风险。
据向日葵半年报显示,组件销售价格大幅下跌,较去年同期下降53.57%,使得营业收入大幅下降55.6%。向日葵中报显示,上半年欧元汇率从8.1625下降至7.871,公司财务费用中产生汇兑损失2100万元。
这一市场规模的增长非常快,即使在去年那种环境下增长幅度还是超过50%。在2010 年上市的那会儿,吴建龙曾是中国新能源行业的首富,个人财富一度在创业板排名第二。